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我国成为“世界第一电梯大国”。截至2011年底,我国有在用电梯201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近年来电梯事故及故障也呈高发态势。2012年,内地发生的36起电梯事故,导致28人死亡。近日,宜昌、西安、深圳、玉溪等地三天内接连发生4起电梯伤亡事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电梯分布在城市密集楼群中,人们对电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梯的安全运行是基本的公共安全因素之一。
》》》》5月14日 湖北宜昌
当日上午,该市西陵区CBD广场沃尔玛超市,正在运行的手扶电梯突然断裂,一位老婆婆跌入电梯被铰身亡。据网友说,宜昌沃尔玛电梯中间一块板子掉了,一个可怜的老婆婆掉了进去,被挤得惨不忍睹,消防员都哭了。
宜昌市质监局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称,经初步调查认定,该事故系检修过程中违规擅自启用故障设备所致。
据悉,事件发生后,湖北众多大型超市已经纷纷开始了安全自检,对本场所有电梯进行运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运行安全。【详细】
》》》》5月14日 陕西西安
上午,55岁的杜女士和丈夫在红庙坡幸福花园小区2号楼15层给儿子装修新房,下楼时,当电梯厅门打开后,她像往常一样,毫无戒备地向前跨了一步,谁料直接从电梯井掉入了该楼负一层丧生。杜女士从15层坠落时,电梯轿厢竟然停留在17层。
现场的质监人员说,在这起事故中,电梯轿厢停留在17层,15层的厅门却能打开,这在众多种电梯事故中是非常罕见的。【详细】
》》》》5月15日 广东深圳
上午11时30分许罗湖区笋岗东路长虹大厦内的1号电梯出现故障,在2楼、3楼之间忽然停止并打开电梯门,1名鹏程医院的女实习护士正低头玩着手机,打算走出去,不料电梯门又猛然关闭,实习护士头部被夹在门缝里,电梯最终坠落到负一楼,女子当场身亡。
住在15楼的一名女住户表示,这些电梯有近20年的历史了,以往经常出现故障。
然而面对记者采访,长虹大厦管理处范主任表示,他从未听说过电梯经常发生故障,并表示这4部电梯是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保养的,每周都会检修,最近一次是5月12日,当时并没有发现有何故障。
深圳市特设处对事故电梯勘察后初步发现,是维修工违规用润滑油,导致电梯“刹车”失灵。【详细】
》》》》5月16日 云南玉溪
中午12时许,玉溪市中医院发生患者坠入电梯井事故,一名在医院看病的患者从住院楼6楼电梯口坠下身亡,当时处于3楼的电梯受到撞击后,电梯中的灯罩掉下,又将电梯里的一名医院护工砸晕。
玉溪市中医院设备科工人技师赵保华介绍,出事电梯是上世纪90年代安装的,至今已经进行过两次改造,最近一次改造是在2009年,电梯由手动制更换为电动制。去年,昆明某公司接管医院电梯维护后,每个月都会进行两次检修。【详细】
》》》》5月18日 广东湛江
5月21日,湛江市有关部门向记者证实,18日下午,湛江市霞山区解放西路白马服装城内的手扶电梯将一名1岁10个月大的女孩的左脚踝部分夹断。经过医院4个多小时手术,小女孩的断肢已经接回,但肢体能否成活还有待观察。【详细】
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
》》》》维修保养偷工减料 问题多多
以深圳为例,10万余台电梯中,可能有18500台是不合格的。据官方公布,抽查不合格的电梯,其出现故障的原因众多,主要是电梯安全技术档案不齐全、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失效,甚至部分零部件损坏未及时修复。
●竞相压价维保质量降低
深圳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唐红凯介绍,目前深圳市电梯维保单位迅速增长,今年已达到316家,平均每家才分到300多部电梯,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同质化竞争加剧,维保单位在维修电梯时纷纷压价,目前已达“难以置信的价格”。而维保单位想生存下去,只能降低服务质量。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部分维保公司对电梯的使用单位未及时出资整改隐患的做法过于妥协,导致安全隐患未及时整改消除。
●维修工薪水低素质不高
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维保费用低,维修工的素质也因此提不上来。
“维保工作又脏又累又不安全,工资不高,培训也不到位。”一位电梯维保公司的负责人称,目前很多维保公司面临的问题是,“本身利润极低,维修工难招,留住一个人也难,留住的则技术跟不上”。
唐红凯透露,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统计报告,电梯事故中因维修工违章操作导致的占到50%。【详细】
》》》》监管黑洞:检测与监管是一家人
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鲍献华透露,该研究院是深圳市唯一一处对全市电梯进行年度检测的机构。记者查询得知,该研究院是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目前对深圳电梯进行监管的机构是市场监管局下属的特设处,负责电梯检测和监管的,其实是“一家人”。
有深圳电梯维保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深圳的10万多部电梯,都要经过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的年检,7层电梯年检费约700元,每加高一层费用就要加,检测成为一种营利行为。【详细】
》》》》“老爷梯”带病服役
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老旧电梯,故障率偏高,维修更换电梯要一大笔钱,资金短缺让不少小区的老旧电梯无法及时维修更换,只能继续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越积越可怕。
以东莞为例,记者在莞城老城区走访发现,很多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和写字楼电梯都已非常老旧,但由于电梯更换成本过高,很多电梯仍是“老骥伏枥”。记者在莞城罗沙路公积金办事大楼看到,该楼的电梯虽然贴有质检部门的检验证,却很老旧,不仅电梯外面的按钮已更换,电梯内的按钮也破旧不堪且反应迟钝。【详细】
》》》》政策黑洞:国家无强制报废制度
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调查,“5•15”事故电梯投入使用已近19年,属老旧电梯。目前,深圳市投用超过18年的电梯(按1994年年底前注册的电梯计)共2471台。这些电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机械和电气控制系统可能发生老化,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降,容易发生故障甚至引发事故。
中国电梯协会会长李守林不久前表示,目前中国的电梯安全形势严峻,240多万台在用电梯已经“老龄化”。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鲍献华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并没有对电梯作出使用年限的规定,也没有强制报废的制度,更多时候,老旧电梯只是某个部件出现了问题,维修之后继续被使用。【详细】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电梯使用单位和各地质监部门加强电梯安全工作。但是,要想长久消除电梯安全盲区,仅靠质检总局的一纸紧急通知和运动式执法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加强监督
专家指出,要改变电梯事故频发的局面,需要电梯生产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电梯使用方明确专人负责监管,建立与职责挂钩的问责处罚机制。
电梯产权单位是电梯安全使用的主体责任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对其实施严格监管。督促其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到位。
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的直接管理者,负有全天候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应督促、协调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做好齐抓共管的工作,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确保电梯安全运行。【详细】
》》》》亟待立法助力 明确责任主体
我国目前尚无有关电梯安全的专门法律,对电梯的安全监管主要依据的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条例对电梯的制造、安装、保养维护等都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但是大量存在事故责任认定不明晰、责任主体难以落实等问题,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在“梯祸”频频的严峻形势下,出台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电梯安全法》已经刻不容缓。法国自从出台《电梯安全法》后,电梯安全事故逐年下降。
笔者认为,应在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保养维护等方面制定更加严格、细致的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电梯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明确生产方、销售方、使用方、管理方、监管方的权责,加大对产品设计缺陷、质量低下、安装维护不规范、监管不到位,使用方恶意损毁、破坏等行为的惩戒力度,设立电梯专项维修基金,明确资金来源。同时,还应借鉴别国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立法经验,引入第三方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涵盖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方权益,降低损失。【详细】
》》》》使用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尽可能减少机械故障的同时,乘坐者的个人保护意识不可或缺。“小心无大差”可以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要加强对公民正确使用电梯的常识性教育,教给人们正确应对电梯故障的心理状态和技术方法;管理者要在醒目位置设置乘坐电梯须知的警示标志,消费者要自觉遵守规则,力避因自己的行为不当引发电梯故障和人身意外。
》》》》看看这些新举措
●南海新增电梯全要签责任书
佛山南海目前有一万多台在用电梯,正在试点推行电梯责任险和明确首负责任主体两个新举措。
据了解,目前南海新增电梯责任主体全部签订责任书,已签责任书的电梯近4000台。南海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执行,电梯必须每年进行定期检验,每15日必须进行维护保养,对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电梯监管或者维护的责任主体,将按相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从去年9月开始,在南海区质监局推动下,南海针对在用电梯推行了电梯责任事故险,目前区内已有两千多台电梯购买了保险,单台电梯单次最高可以获赔300万元,给事故中涉及的使用人的赔偿最高可达到60万元。【详细】
●东莞:2万电梯“确权” 物管办事上心
东莞成为全国电梯监管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去年东莞质监局开始确认电梯“使用权者”,目前已有2万余台在用电梯明确了“使用权者”。明确了责任后,物业管理公司及工厂责任人对电梯的维保重视了许多,电梯安全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据介绍,在层层监管下,近3年来东莞仅发生两宗电梯安全责任事故。
赶走电梯“死神”,还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安全感,需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还有就是,设立专门的电梯维修基金是否也该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