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国家博物馆同时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近日,国家博物馆展出了米开朗基罗著名的雕像作品大卫阿波罗。央视在报道该新闻时,全裸雕像画面下半身被打上了马赛克。央视此举随即引发网友争议。一件艺术品在央视的报道中成了有伤风化的“色情”,不免是“卫道”过了头。是艺术还是低俗,大卫的勇敢和真诚,绝对不需要遮羞布。倒是有一些人心里的污秽,需要用马赛克严严实实地糊上一层又一层。
何谓低俗?何谓艺术?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国家博物馆同时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昨天中午11点49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
央视此举随即引发网友争议。对于CCTV添加马赛克的行为,南京电视台某栏目制片人表示理解,“新闻打码基本原则之一是编导认为播出内容可能影响美观、有伤风化或对观众造成严重的负面情绪。央视的当值编导可能认为大卫裸体会对部分观众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网络上呈一边倒的负面声讨,央视在新闻首播3个多小时后作出改变。昨天15点54分,新闻直播间播出此新闻复播时,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克已经被去除。【详细】
一个活生活的人,从保护隐私考虑,必须有遮羞物,这是文明的需要,好理解。否则就是倒退到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上个月,四川南充搬迁嘉陵江女神时用红丝绸遮挡其胸部,说是“为了尊重”。这也好理解。嘉陵江女神毕竟是神话人物,在大众心目中有图腾意味,尊重“不能亵渎神”的大众情感,就是对人的尊重。
但作为一件纯粹艺术品的大卫像,既不是什么“神”物,也不是大活人,它就是一个纯粹静态的艺术作品,不知道,中央电视台遮挡其私部是出于什么考虑?真要回避敏感部位,只要不做特写,很简单就过去了,这么做,反而弄巧成拙。如此小家子气,如果是怕误导观众,影响主流价值导向,就多虑了。否则,中小学的生理卫生课早该取消了——能吗?【详细】
“大卫”打马赛克? 维纳斯也该戴胸罩了
从3D泰坦尼克删裸戏,到大卫雕像被马赛克,按这种趋势,以后得给维纳斯带胸罩了。这群管文化的、玩文化的越来越没文化了。你说这个国家神奇否?不管裸官,只管裸戏。权力早裸奔了底裤都不穿了,还要给艺术品打马赛克……【详细】
质疑
越遮越惹遐想?
网易山东网友:初衷是好的,但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一件世界闻名的作品也至于这样吗?
越斗:其实吧,大家一开始没想那么多,你一打个马赛克,大家就想多了……
联想
维纳斯戴文胸?
卤蛋君:维纳斯雕像岂不是要戴胸罩?
小鱼儿的宝贝:完了,如果报道罗浮宫,估计到处是马赛克了。
联想
遮不遮都挨骂?
叫我陳二鵬:干露露表示毫无压力。
石上柏:大卫要打马赛克,车模却可以接近全裸。什么思维啊?
非离谱:一边是跑偏了的某些性文化展,一边是被打马赛克的艺术展……
ricenice:电视台也难啊,不打码一样被骂。【详细】
给雕塑大卫打马赛克为了证明什么?
本来是艺术品,却非要以三俗观念论之,这是原始艺术的悲剧,还是虚伪道德的胜利?
有网友建议国家博物馆给“大卫”穿上一条内裤,就像给嘉陵江女神披上一条红丝巾以遮住胸部一样,免得电视台在拍摄时还得打马赛克,以防对社会构成“伤害”。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低俗观和高雅观。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道德观,却很像存在于“穿越剧”之中。十年前,《泰坦尼克号》公映时,露丝留点了,十后之后,露丝的点被删了。一个在十年前不被认定为低俗的镜头,突然之间就成为低俗了,那么,低俗的标准是什么?
显然,对于部分人而言,在他们的观念之中,低俗与高雅的判断标准仅仅在于那几个点,露了点就是低俗,不露点就是高雅。之前的露点没被删,能证明以前人低俗,更能证明现在人的高雅。即便是世界人民公认的露点艺术品,如果不被打上马赛克,也是低俗。可以说,打不打马赛克不是为了挡住什么,而是为了证明什么。这也正是给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穿上内裤的原因所在。
关于低俗,我们身边确实存在许多奇怪的“定性”。比如说,受老百姓喜欢、销售量一路唱红的《知音》被人认定为低俗,而不以事实为依据的假大空新闻却为高雅;凤姐被广电总局批评为低俗,可在官场之中包二奶、养小蜜等现象却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却得不到批评和有效遏制和纠正……我只能说,当下的低俗观,确实很低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