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命的“摆渡人”:器官捐献协调员6年协调310余例

来源:新京报 作者:彭冲 发表时间:2020-11-16 09:09
分享到

  北京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

  6年协调310余例,做生命的摆渡人

  多年以后,刘源仍能清晰地记起,自己协调一名15岁男孩捐献器官的场景。

  因为脑胶质瘤,男孩做了几次手术,效果都不理想,已经出现脑死亡。去见家属之前,刘源内心很忐忑,应该怎么劝说,发生冲突怎么逃跑,他都想了一遍。但当孩子父亲站在自己面前时,刘源还是开不了口。到了饭点,两人来到一家涮肉馆,要了一瓶二锅头。

  几杯酒下肚,孩子父亲红了眼眶。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不反对。”父亲最终做出决定,男孩捐出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角膜,挽救了5个人的生命。

  作为北京佑安医院的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每日奔走各地,寻找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向家属宣讲器官捐献政策。

  但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化。以前,刘源的成功率不高,现在,10次协调能成功5次。工作六年来,他已成功协调310余例器官捐献,自己也已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今年是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开展十周年。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达251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万余人。但据统计,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缺口依然很大。

  这让刘源对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坚定。

  “挽救了需要器官的病人,虽然我不认识,但是有意义。”

  寻找潜在的器官捐献者

  10月30日17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一台耗时一个半小时的器官获取手术刚结束。根据此前电脑系统的匹配结果,取出来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将分别被移植到三位患者体内。

  从手术室里走出来的,除了医生,还有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

  2014年以前,刘源是一名肝胆外科医生。他见过很多重症病人眼巴巴等着器官移植来救命,但最终也盼不来一个机会。

  那年11月,刘源放下拿了11年的手术刀,成为北京佑安医院的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这是一个新兴职业,其中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

  但寻找器官的路并不好走。从2015年开始,公民自愿捐献是唯一的合法来源,但老百姓几乎没听说过,甚至很多医护人员也不理解。

  “病人到这种状态,家属往往很悲痛,谁还和他们去谈论这种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避免医患之间产生矛盾,医生往往也很抵触。

  刘源决定先让医护人员改变观念,让他们参与进来。法规对器官捐献者的要求是:达到脑死亡状态或者临终状态,但器官功能还相对完好。

  这种病人往往在各个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

  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一天,刘源就跑了多个医院,认识了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主任。他这样告诉医护人员,和家属提器官捐献时,要站在家属的角度。

  “器官捐献为危重病人增加了一个选择,对病人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和延续,对社会来说是有意义、有大爱精神的,也能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刘源说。

  通过医生提供一些潜在的案例,做一些前期沟通的铺垫。如果家属不排斥,刘源和团队其他成员会再去跟家属做进一步的沟通。这样一来,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协调成功率也会高一些。

  和家属沟通是重要环节

  “器官捐献是自愿的,我来的目的只是和您讲清楚器官捐献的政策和流程、您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是由您全家做出的理性决定,我们是尊重的。”六年来,每次见到病人家属,刘源都会重复这段话。而和家属的沟通,也是整个器官捐献协调过程中最中心、最重要的环节。

  “做这份工作很考验沟通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体验。”刘源接触的家属来自各行各业,“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沟通方式,要与对方找到一个心理上的共同话题和目的。”刘源办公室的书柜上摆满了沟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他常常要翻一翻。

  在他看来,和家属的第一次见面至关重要,“如果初次沟通不成功的话,可能就没有再次沟通的机会了。”为了能赢得家属的信任,交流过程中,刘源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要注意营造亲近感。”

  他还记得自己接手的第一个潜在案例。2014年,一个单亲家庭的15岁小男孩,因为脑胶质瘤做了好几次手术,但效果不理想,孩子已经出现脑死亡。

  去见家属之前,刘源内心很不安。当时,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捐献流程和法治框架,刘源是摸着石头过河。他怕出现意外情况,甚至是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撤离,他都在脑子里想了一遍。

  “我想着要坐外面的位置、靠门的地方,这样万一起冲突,方便跑。”刘源说。

  各种困难考验着器官捐献协调员对挫折的抵抗力,很多人做半年或一年就干不下去了。刘源咬牙坚持下来了,他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不能敏感,要想得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相比起成功,刘源遇到的失败太多了。他曾连夜赶去郊区的一个小村子,到达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偏远的村庄里一盏灯都没有,几个高大魁梧的病人家属出现在他面前,把他请进屋。刘源战战兢兢地和家属聊了数小时,也没能劝服对方。有的器官捐献因为捐献者病情的好转而中止。

  为了全力挽救器官,捐献者被转到北京佑安医院后,医生会进行不计成本的治疗,“每年都有一到两个病人因此有了好转的迹象,不再符合器官捐献的要求。”这样的“失败案例”让刘源很有成就感,“虽然没有捐成,但是救了一个人。”

  努力填上器官需求缺口

  刘源有一个书包,里面备好了他平日吃的药、一次性的牙刷、水杯等,“随时有潜在案例,随时提包就走。”

  他最轻松的时刻,就是夜里十二点,妻子、两个儿子都睡着了,他喜欢躺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奔波辗转的人,最享受静谧夜里、小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当体验了那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之后,对家庭就会格外珍惜。”刘源遇到过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只有7岁。在和孩子父母沟通时,刘源不住地流眼泪,“我也有俩儿子。有了孩子后就觉得,孩子真的不能出事,我们做父母的承受不起。”

  如今,刘源已是不惑之年,他也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2016年,他的奶奶去世;去年,他的表哥去世。在和病人家属沟通时,刘源更是能感同身受。

  个人生命的逝去是整个家庭的痛苦,可能整个家的命运都会因此改变。这份工作做久了,年轻气盛时的小脾气,跟家人较劲、任性的小毛病,全都没了。他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不是自己的,而是一个家庭的。

  “把家庭照顾好了,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只要为家庭、为社会做了贡献,真到死亡那天,才能不留遗憾。”

  见惯了生死的刘源觉得,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和轮回,他更在意的是,死得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而在做这份工作之初,刘源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像刘源一样主动登记、愿意在死后捐出器官的人也开始变多。

  这几年,刘源明显感觉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北京。以前,刘源的成功率不高,10个里能有两三个成功案例,现在,10次协调里能成功5次。

  11月初,在北京佑安医院东侧的那间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又有病人家属推开门,和刘源面对面坐下来。刘源耐心听着家属讲述自己的顾虑,他和他的团队,以及全国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正在为填上中国器官移植需求缺口而努力。

  他们是死与生之间的中介,是生命的摆渡人。

编辑:智羊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东北最佳旅游季”来了!一起来看亮点及玩法攻略

  • 多元与古朴交织 新人类最爱体验古镇慢生活 2020-11-03
  • 山海邀约 日夜畅游|乐享双节,感受广东山与海的激情 2020-09-29
  • 丰收在望,一起出游拥抱收获季! 2020-09-21
  • “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正在联调联试,10月开通运营彩带串明珠,城轨游广东 2020-09-21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东风Honda CIVIC思域控场嘉年华珠海站收官

  • 艾瑞泽5 PLUS将于广州车展开启预售 2020-11-13
  • 扶贫有温度 广汽丰田助力白石村脱贫致富 2020-11-13
  • 全新路虎卫士90及全新捷豹F-PACE将于广州车展亚洲首秀 2020-11-10
  • 24.59万元-30.59万元 上汽大众轿跑SUV途观X上市 2020-11-10
  • 全新TNGA车型首次亮相,丰田“擎家族”携新成员亮相广州车展 2020-11-10
  • 全新MG5上市 售价6.49万-9.69万元 2020-11-09
  • 广汽丰田全新TNGA轿车命名揭晓:“凌尚” 2020-11-07
  • 公布中文名“光荷4 X”上汽大众ID.4 X首次与公众见面 2020-11-04

人才!阿里达摩院10位青橙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不足32岁

  • 厉害!我国数学家取得重大突破,花6年发表120页论文 2020-11-09
  • 小霸王被申请破产重整!98起司法纠纷缠身 2020-11-09
  • 优胜教育创始人陈昊公开致歉:愿以0元转让全部股份 2020-11-09
  • 网易严选不玩双11了!反对花明天的钱为今天的欲望买单 2020-11-05
  • 世界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特高压通道完成首次“心脏问诊” 2020-11-04
  • NASA重新与旅行者2号取得联系后者已距地球超188亿公里 2020-11-04
  • 爽爆双十一!百万话费、iPhone12等你来! 2020-11-04
  • 分析机构:2021年全球真无线耳机出货量将达到3.5亿部 2020-11-03

华彩耀南粤,铜凿剪新颜:佛山工艺美术精品亮相广州

  • 张乐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沪开幕 2020-11-11
  •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闭幕 广州粤剧院首秀 2020-11-11
  • “这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日子”—— 一个上海医学生半世纪前在大西北的峥嵘岁月 2020-11-09
  • 我的诺奖情结 2020-11-09
  • 四十年考古还原千年北庭故城 破解点点历史谜团 2020-10-29
  • 故宫的屋顶真的无法落鸟?琉璃瓦反光限制鸟类停留 2020-10-29
  • 「学习三部曲」荣获“最佳笔记奖”,为何叫好又叫座? 2020-10-25
  • 茶中有真义 2020-10-18

养颜妙品皂角米,花样烹法惹人爱

  • 秋到,蟹到,美味到 2020-10-30
  • 双节连璧,来广州“逛吃”请拿稳美食攻略! 2020-09-24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金羊图库
  • 海南发布台风三级预警 三亚海边掀起大浪
  • 浙江仙居:水库秋色如画
  • 制算盘 传非遗
  • 北京陶然亭公园秋色正浓 吸引市民观赏游玩
  • 黄山启动明代镇海桥修缮工程
  • 香港科学馆举办展览 展示机械人500年奇妙历程
  • 航拍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初冬美景
  • “行走的人——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吴为山”展览在关山月美术馆举办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厦门发现1份进口冷冻猪肉外包装核酸检测阳性
2020-11-16 08:54:44
多地拉响“警报” 进口冷链食品为何频曝疫情风险?
2020-11-15 08:54:52
预售体验票近600万元后 网红"密逃大厦"人去楼空
2020-11-15 08:40:42
暨南大学未来5年争取筹款10个亿 建"更卓越"暨大
2020-11-15 07:56:29
首届“南粤家政”大赛 12名家政精英摘得个人大奖
2020-11-15 07:56:29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生命的“摆渡人”:器官捐献协调员6年协调310余例
新京报  作者:彭冲  2020-11-16
多年以后,刘源仍能清晰地记起,自己协调一名15岁男孩捐献器官的场景。

  北京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

  6年协调310余例,做生命的摆渡人

  多年以后,刘源仍能清晰地记起,自己协调一名15岁男孩捐献器官的场景。

  因为脑胶质瘤,男孩做了几次手术,效果都不理想,已经出现脑死亡。去见家属之前,刘源内心很忐忑,应该怎么劝说,发生冲突怎么逃跑,他都想了一遍。但当孩子父亲站在自己面前时,刘源还是开不了口。到了饭点,两人来到一家涮肉馆,要了一瓶二锅头。

  几杯酒下肚,孩子父亲红了眼眶。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不反对。”父亲最终做出决定,男孩捐出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和角膜,挽救了5个人的生命。

  作为北京佑安医院的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每日奔走各地,寻找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向家属宣讲器官捐献政策。

  但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变化。以前,刘源的成功率不高,现在,10次协调能成功5次。工作六年来,他已成功协调310余例器官捐献,自己也已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今年是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开展十周年。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达251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万余人。但据统计,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缺口依然很大。

  这让刘源对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坚定。

  “挽救了需要器官的病人,虽然我不认识,但是有意义。”

  寻找潜在的器官捐献者

  10月30日17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一台耗时一个半小时的器官获取手术刚结束。根据此前电脑系统的匹配结果,取出来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将分别被移植到三位患者体内。

  从手术室里走出来的,除了医生,还有器官捐献协调员刘源。

  2014年以前,刘源是一名肝胆外科医生。他见过很多重症病人眼巴巴等着器官移植来救命,但最终也盼不来一个机会。

  那年11月,刘源放下拿了11年的手术刀,成为北京佑安医院的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这是一个新兴职业,其中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

  但寻找器官的路并不好走。从2015年开始,公民自愿捐献是唯一的合法来源,但老百姓几乎没听说过,甚至很多医护人员也不理解。

  “病人到这种状态,家属往往很悲痛,谁还和他们去谈论这种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避免医患之间产生矛盾,医生往往也很抵触。

  刘源决定先让医护人员改变观念,让他们参与进来。法规对器官捐献者的要求是:达到脑死亡状态或者临终状态,但器官功能还相对完好。

  这种病人往往在各个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

  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一天,刘源就跑了多个医院,认识了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主任。他这样告诉医护人员,和家属提器官捐献时,要站在家属的角度。

  “器官捐献为危重病人增加了一个选择,对病人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升华和延续,对社会来说是有意义、有大爱精神的,也能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刘源说。

  通过医生提供一些潜在的案例,做一些前期沟通的铺垫。如果家属不排斥,刘源和团队其他成员会再去跟家属做进一步的沟通。这样一来,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协调成功率也会高一些。

  和家属沟通是重要环节

  “器官捐献是自愿的,我来的目的只是和您讲清楚器官捐献的政策和流程、您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是由您全家做出的理性决定,我们是尊重的。”六年来,每次见到病人家属,刘源都会重复这段话。而和家属的沟通,也是整个器官捐献协调过程中最中心、最重要的环节。

  “做这份工作很考验沟通能力,也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体验。”刘源接触的家属来自各行各业,“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沟通方式,要与对方找到一个心理上的共同话题和目的。”刘源办公室的书柜上摆满了沟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他常常要翻一翻。

  在他看来,和家属的第一次见面至关重要,“如果初次沟通不成功的话,可能就没有再次沟通的机会了。”为了能赢得家属的信任,交流过程中,刘源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要注意营造亲近感。”

  他还记得自己接手的第一个潜在案例。2014年,一个单亲家庭的15岁小男孩,因为脑胶质瘤做了好几次手术,但效果不理想,孩子已经出现脑死亡。

  去见家属之前,刘源内心很不安。当时,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捐献流程和法治框架,刘源是摸着石头过河。他怕出现意外情况,甚至是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撤离,他都在脑子里想了一遍。

  “我想着要坐外面的位置、靠门的地方,这样万一起冲突,方便跑。”刘源说。

  各种困难考验着器官捐献协调员对挫折的抵抗力,很多人做半年或一年就干不下去了。刘源咬牙坚持下来了,他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不能敏感,要想得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相比起成功,刘源遇到的失败太多了。他曾连夜赶去郊区的一个小村子,到达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偏远的村庄里一盏灯都没有,几个高大魁梧的病人家属出现在他面前,把他请进屋。刘源战战兢兢地和家属聊了数小时,也没能劝服对方。有的器官捐献因为捐献者病情的好转而中止。

  为了全力挽救器官,捐献者被转到北京佑安医院后,医生会进行不计成本的治疗,“每年都有一到两个病人因此有了好转的迹象,不再符合器官捐献的要求。”这样的“失败案例”让刘源很有成就感,“虽然没有捐成,但是救了一个人。”

  努力填上器官需求缺口

  刘源有一个书包,里面备好了他平日吃的药、一次性的牙刷、水杯等,“随时有潜在案例,随时提包就走。”

  他最轻松的时刻,就是夜里十二点,妻子、两个儿子都睡着了,他喜欢躺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奔波辗转的人,最享受静谧夜里、小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当体验了那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之后,对家庭就会格外珍惜。”刘源遇到过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只有7岁。在和孩子父母沟通时,刘源不住地流眼泪,“我也有俩儿子。有了孩子后就觉得,孩子真的不能出事,我们做父母的承受不起。”

  如今,刘源已是不惑之年,他也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2016年,他的奶奶去世;去年,他的表哥去世。在和病人家属沟通时,刘源更是能感同身受。

  个人生命的逝去是整个家庭的痛苦,可能整个家的命运都会因此改变。这份工作做久了,年轻气盛时的小脾气,跟家人较劲、任性的小毛病,全都没了。他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不是自己的,而是一个家庭的。

  “把家庭照顾好了,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只要为家庭、为社会做了贡献,真到死亡那天,才能不留遗憾。”

  见惯了生死的刘源觉得,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和轮回,他更在意的是,死得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而在做这份工作之初,刘源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像刘源一样主动登记、愿意在死后捐出器官的人也开始变多。

  这几年,刘源明显感觉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北京。以前,刘源的成功率不高,10个里能有两三个成功案例,现在,10次协调里能成功5次。

  11月初,在北京佑安医院东侧的那间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又有病人家属推开门,和刘源面对面坐下来。刘源耐心听着家属讲述自己的顾虑,他和他的团队,以及全国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正在为填上中国器官移植需求缺口而努力。

  他们是死与生之间的中介,是生命的摆渡人。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13
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22:56
网上传习录丨他被总书记点赞,网友:我愿称他为偶像!
22:56
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自贸区来了
08:59
90后开始上位 广东上市公司迎“二代”接班潮
08:59
狮子座流星雨17日光临地球 当日19时迎来极大
08:59
第二十二届高交会闭幕 吸引45.1万人次现场参观
08:59
广州2020年寻找“最美社区工作者”活动启动
08:59
灯光节期间APM线海心沙站 部分时段停止对外服务
08:59
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 广州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08:59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