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第53期

超载电梯急坠负一楼 网友:电梯可等,生命不可以

18个人挤入电梯,工作人员喊了半天,没人肯下来。结果,电梯直接从1楼下坠到负一楼,18人全部被困。这是7月14日上午发生在樊城领秀中原写字楼的一幕。

9时许,记者赶到现场时,被困人员已被救出。这栋写字楼有3部电梯,出事的是1号电梯,核载人数为13人,目前已正常运行。

居美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当日早上8时10分,很多人赶着上班,有16名大人和2名小孩一起从1楼进入1号电梯。“我看到电梯上显示满员,就让他们下来几个,但没人愿意出来。”该负责人说,由于严重超载,门关了之后,电梯突然下坠到负1楼,无法打开。

电梯内空间狭小,十分闷热,一名年轻女子出现昏迷症状。10分钟后,维修人员拿来钥匙,打开了电梯门,特勤一中队消防官兵将昏迷的年轻女子背到大厅休息,该女子恢复正常后离开了写字楼。

在该写字楼上班的杨先生称,物业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引导大家排队,但常有人拼命往电梯里挤,造成超载,出现过几次下坠现象。[详细]

这起事故让人感到又好气又好笑,引起许多网友的嘲讽和批评。网友"骆驼刺-2012"认为:只能容纳13人的电梯挤进了18人,电梯直接从一楼下坠到负一楼。这是为了个人利益牺牲集体利益的一个生动范例,折射了这个小群体的整体素质。为了到达目的地,不顾承载工具的极限,也不讲秩序和规则,后上的人不肯下来,先上的人更没意愿,结果只能集体沉沦。网友"冰融化成水的日子"表示:“电梯质量也许存在隐忧,缺失“谦让”更令人忧患。电梯可以再等,生命不可以!”[详细]

生命没TAKE TWO 昨日的教训当紧记

上班高峰期,大家都赶时间,但欲速可能不达,不按规矩来保不齐出问题。这不,18个人谁也不愿等下拨,结果一起坠落。耽误时间事小,一名女子竟被憋昏,万幸没导致坠亡,否则后悔莫及。

近年电梯意外屡屡发生,一次次血的教训告诫我们,即使再急再忙也不能以生命来开玩笑。

2007年12月6日晚上10时40分许,广州海珠广场某宾馆的电梯突然发生故障,造成电梯内18名乘客被困50分钟之久,后由酒店工作人员救出。一名被困女士晕倒送院,出事电梯怀疑超载。[详细]

2008年11月20日8时45分,位于广州环市中路、35层楼高的金鹰大厦的一号电梯,装了23人(定员为13人)又超载运行,当电梯运行至二楼与三楼之间时,由于超载,电梯突然失控往下坠落一楼,吓得电梯内的乘客呱呱大叫,众人猛按开关,电梯门却怎么也打不开。此时电梯突然又失控往上行驶,到了二、三楼之间,电梯又突然往下坠落……[详细]

2011年8月8日晚8时14分许,广州花都区新华镇金湖大酒店内一部载13人的客用电梯突发故障,从八楼飞坠而下,导致三人受伤,其中一男头腹被卡受重伤。

据广州市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2010年10月28日年检记录显示,事发电梯核载重量为800公斤。广船国际的工程师邱先生介绍,一般这种小型客梯满载人数在12人左右,这次事件可能跟超载有关。[详细]

2011年9月9日0时40分许,东莞市南城区鸿福路口鸿福广场写字楼的一台“奥的斯”电梯发生坠落事故,造成梯内20人不同程度受伤。有伤者称,该电梯核载仅为13人,事发前没有发出超载警报。[详细]

面对一个个周而复始不断发生的电梯事故,我们不禁要问,各地电梯频频出事,除了电梯本身维护保养不力,过度乃至“暴力使用”要负多少责任?多次超载下坠,还有人铤而走险,与其说这是缺乏安全意识,倒不如说是侥幸心理作祟经常这么挤,许多人都这么挤,怎么会那么“寸”,轮到自己倒霉?殊不知,偶然中有必然,拿命赌安全,谁都赢不了。[详细]

 

无人退出,电梯超载坠落须反思

一、“中国式拥挤”的反思

挤公车、挤地铁、挤电梯……中国式拥挤的多样存在,也不能单纯归咎于人们“心太急”,还与许多资源供给不足有关系。一些人也渴望悠然慢生活,但面对优质资源紧俏,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打破头也要挤入名额有限的名校与好单位,拼了命也要早买房早立业,唯恐沦为“剩男与剩女”。面对已满员的电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挤进去,难道没有习惯性“占位”的驱使?

破解中国式拥挤,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增加各类资源的供给,并且尽可能让硬件设施更加人性化,舒缓人们本不该紧绷的神经,使人们能更从容地工作与生活。就本例来说,许多住宅楼都已标配两梯四户,偌大的写字楼只有三部电梯够用吗?人为“添堵”在设计时必须避免,可能的情况下更当升级。

再者,构建守秩序遵规则的软环境不可或缺。关于秩序,不能理解为让别人遵守,使自己受益。也不能狭隘地认为自己守规,别人违规,便是自己吃亏。健康的社会氛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序会提高效率,合理的规则能够确保公平与公益,最终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详细]

二、公共素质需要整体反思

按理说,核定13个人的电梯就应该不许超过13人乘坐,后来的5人应该自动退出,但遗憾的是,这种“加塞”只能让电梯都无法忍受的结果报复而告终。其实这种素质低下的行为在各地随时随地发生,此时人人都在批评国人没素质。然而一味的批评没有意义,谁批评谁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这些行为中可能就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其实,国人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低下并不代表大部分国人在这里的都素质低下,大部分国人对公共素质是支持和渴望的。所以公共素质需要整体反思的是,维护公德需要每个人共同遵守,而破坏只需要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的不良行为,糟糕的是不良行为在造成破坏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使得坚持遵守变得更加困难。[详细]

三、管理方面需要改进

“中国式挤电梯”,不全是公众的错。同样,单纯地呼吁谦让,也无助于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讲,对于写字楼等人员较密集的公共建筑,应明确规定电梯数量和承载效率,满足使用需求;同时,物业部门应协调业主公司,错开上下班时间,实施有效分流,避免集中出行。前不久,河南郑州一公司实行“朝十晚六”错峰上下班,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受到社会好评。[详细]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陌生”不能成为社会和谐的阻力,不能成为道德滑坡的“动力”。“陌生不陌生”是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标志,和谐社会里,无论陌生与否都会和谐相处;反之,无论陌生与否都冷漠待之。让道德先上“电梯”,携带和谐元素一起上升。

调查局

相关新闻

电梯大逆转 乘客摔滚1死30伤
电梯遇险如何自救

金羊视觉 网友辣评

更多>>往期回顾